论国内软件产业目前的形势、机会和进步道路

点击数:448 |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www.cncqra.com

    近年来,国内政府对软件产业的进步很看重。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进步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文),对国内软件产业进步作出了全方位的规划,有力地指导了软件产业的进步。为促进国内软件产业在常识经济年代达成跨越式进步,目前有必要进一步认清国内软件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把握国际软件共享运动带给国内的机会,充分调动国内拥有些各种资源,提出兼具可行性和理想性的软件产业进步策略,走出一条既合适国情又能占领常识经济制高点的软件产业进步道路。
    1、国内软件产业进步的形势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一轮国际角逐中必争的焦点和策略制高点。为抢得进步先机,树立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有利地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进步中国家,都纷纷拟定了立足本国国情的软件产业进步目的和进步策略,采取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手段,在实践中渐渐形成了合适本国特征的进步道路。比如,美国走的是“全方位主导”的进步道路,占据全球软件产业链的最上游地方,以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规范和引导坐落于中下游的软件产业门类,瞄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取得了巨额的产业收益。日本和韩国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走的是“国内优先”的进步道路,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出口在国内整个软件产业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少。以色列重点强调软件产业开发,充分发挥俄罗斯移民的智商资源,将全球领先的军用软件技术常识转化为民用,在数据、信息安全和无线通讯范围等软件细分市场获得了领先地位。爱尔兰借助其非常低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爱尔兰当地打造生产基地,渐渐成为软件跨国公司在欧洲的运营中心和软件集散地。印度避免了国内市场狭窄、信息化基础薄弱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大力进步软件外包服务和离岸开发业务,大型软件企业为跨国公司承包价值链高档商品和服务,中小型软件企业提供诸如解码、编程和测试等价值链低端服务,创造了比较庞大的软件出口额。
    相比之下,国内现在还没形成明确明确的软件产业进步目的和进步策略,在扶持产业进步的政策手段方面还没真正到位,进步环境还没达成优化,再加上产业进步基础薄弱,国产软件的进步规模和速度还不可以为国民经济提供足够的支撑,致使国内在软件产业进步方面,处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周围进步中国家的“夹缝”之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未见缩小,反而有日益扩大之势。长此以往,假如不从根本上加快软件产业的进步,国内将痛失占领国际角逐制高点的大好机会,形势的紧迫性和严峻性不言而喻。
    (一)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低微,与周围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2000年,全球软件及服务业市场总收入为5960亿USD,其中,国内软件产业销售额为71.7亿USD,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的1.2%,等于美国的1/40,日本的1/8,也低于爱尔兰的1.5%,印度的1.48%,韩国的1.39%(见表1)。
    表1中国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
    (单位:亿USD)
    中国美国日本爱尔兰印度韩国全球
    1999年53.222005408467.5595274
    所占份额1.0%42.0%10.2%1.6%1.3%1.1%100%
    2000年71.724005728988.583.25960
    所占份额1.2%40.2%9.6%1.5%1.48%1.39%100%


    资料来源: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编:《2000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研究报告》,2001年4月。
    从总量与所占比率来看,2000年,国内软件产业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虽然与周围国家如印度、韩国所占的份额相差不多,比爱尔兰略低0.3个百分点,好像差别不大,但考虑到软件商品水平、软件开发的规范程度、软件出口或满足国内市场的程度等方面,国内与这类周围国家与爱尔兰相比则存在非常大差距。比如,单从出口来看,2000年国内软件出口约4亿USD,只是印度的1/15。国内软件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与与周围国家的差距,与国内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进步中国家的地位非常不相称。
    (二)软件产业对国民经济进步的贡献较低,进步速度不可以适应国家信息化的需要
    2001年,国内软件产业总额占GDP的比重为0.78%,远低于发达国家6%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韩国的1.96%,印度的16.7%,与国家信息化对软件产业的需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996~2001年,国内软件产业国内市场增长速度分别为46.8%、31%、26.4%、27%、33%、34%,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0%,虽然高于世界软件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比印度软件产业起飞时期低20个百分点,比爱尔兰低50个百分点,不能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对软件产业的需要。
    (三)软件产业的进步空间巨大,但国产软件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
    国内现在正在大力推行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这无疑为软件产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需要,软件产业的进步空间非常大。但,信息化的迅猛进步并没形成对国产软件有效的需要,反而能够帮助跨国公司在国内的进步。如Microsoft企业的在华业务,两年内增长了2.5倍,是Microsoft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最快的部分,而国产软件的市场占有率仅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软件产业几乎全方位处于全球软件产业链的中下游地位,在核心商品和重点技术的进步方面受制于人,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处于很被动的局面。其次,现在的政府采购从尽可能节省财政资金方面考虑得多,而在通过启动政府采购为国产软件创造市场空间方面考虑不够,未能给国产软件以有力的实质性扶持。
    (四)缺少核心商品和重点技术,核心竞争优势薄弱
    为了保障安全,有的国家如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在军事部门中完全用自己独立研制的操作系统。但,在国内,海外软件商品占据了2/3的国内市场,其中在系统方面几乎没国内自主版权软件的立足之地,国产支撑软件只不过凤毛麟角,应用软件同样面临剧烈角逐。缺少基础和核心技术与具备自主常识产权的软件商品,自主革新能力弱,不只致使很多收益流入外国企业,严重干扰国内软件产业的积累和再循环能力,而且还紧急威胁着国内的信息安全。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在别国提供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步起来,长此以往,对于国家利益、国防安全都是很危险的。
    (五)产业进步基础薄弱,无力与跨国公司抗衡
    据CCID(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进步研究院)统计,至2000年底,国内从事软件开发、研制、销售、维护和服务的软件企业有3,000家左右,加上兼营软件的企业,总数大约有5,000家。
    国内软件产业规模结构的特征是以中、小企业为主,50人以下的企业占55%左右,50~200人的企业占42%左右,1,000人以上的仅有中软总公司、东大软件、用友软件、北大方正等十几家公司。
    2000年,国内软件产业人均产值平均不到15万元人民币,而Microsoft每年人均产值高达62万USD,这表明国内软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市场竞争优势不强。
    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是致使产业进步基础薄弱的要紧原因。现在,国内软件技术职员约有19万人左右,除此之外,还有30万人在从事计算机应用、科研与教育工作。但,国内软件技术职员中绝大部分是从事程序开发、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职员,软件产业进步所急切需要的系统剖析师、构造设计师、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和技术工人的数目很匮乏,没办法满足软件产业进步对各层次人才的需要。在典型的常识型产业中缺少急切需要的专业常识型人才,再加上“一低两高”(劳动生产率低,人力本钱高,开发本钱高)的近况,进步速度之慢也就不足为怪了。
    (六)国家软件产业政策在落实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进步的若干政策》在促进国内软件产业进步方面发挥了非常大有哪些用途,但,大家也应当看到,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该文件规定的政策并没完全得到落实,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在落实过程中渐渐暴露出来。
    比如,在投筹资方面,该文件规定的由国家扶持的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到今天尚未组建。因为软件企业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比重大,缺少可供抵押或质押的资产,非常难争取到银行贷款。在软件企业上市方面,国家各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相互矛盾,现行的政策法规妨碍了软件企业的上市筹资的道路。同时,因为软件企业的规模较小,前期研发投入过大,而且研发成本非常难转化为固定资产,与传统制造业的盈利模式有所不同,同时发行股票的规模也没办法放大,因而,在现在实行股票发行核准制的状况下,证券公司在推荐软件企业发行股票方面积极性不高,软件企业上市存在实质的困难。另外,国务院18号文件中关于软件企业在资产评估中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率,与软件企业境外上市筹资等规定缺少推行细节。在税收打折政策方面,现有些软件产业政策是从软件商品销售收入比率和自产软件商品销售收入比率等方面来界定软件企业,而将软件服务业、软件产业孵化器、软件企业的分支机构与国产软件的代理和分销商排除在外,事实上使软件产业链条上各环节、各要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致使有的环节进步滞后,成为整个软件产业进步的“掣肘”。
    关于软件采购方面,现在政府采购主如果从提升财政资金用效率的目的设计,对通过政府采购为国产软件进步创造市场空间的政策目的考虑不够,缺少指导政府采购的规范规范和商品、服务目录。
    关于常识产权保护方面,现在版权法的实行仍未获得预期成效。据美国SIIA(软件与工业信息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越南和中国是世界上盗版率最高的两个国家,1994年两国的盗版率分别为100%和97%。伴随政府对常识产权的看重,近几年两国的盗版率已有所降低,但依旧维持在98%和91%左右。据统计,1999年,中国软件业因盗版而损失的金额高达6亿多USD。盗版率居高不下,不只紧急制约了国内软件企业的进步,损害国家形象,也严重干扰了跨国公司和风险投资进入中国的积极性。
    2、国内软件产业进步面临的机会
    国内软件产业处于软件发达国家和周围进步中国家的“夹缝”之中,在进步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在软件产业这个国际角逐的前沿范围将无所作为。
    20世纪90年代末期,印度在相对贫瘠的国内经济基础上达成了软件产业的腾飞,在高科技产业和常识经济的核心范围获得了让人瞩目的进步。印度在不具备明显优势的状况下尚且达成了软件产业的跳跃式进步,而国内呢?拥有印度没办法比拟的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信息产业规模、国内市场潜力与综合经济实力,这无疑增强了国内在进步软件产业方面的决心和信心。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